前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
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前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可能将加入谷歌,成为双总裁制架构下李开复的搭档。不过,截至发稿时止,网易科技向谷歌新闻发言人求证此事,该人士表示不知情,并且不方便对新总裁一事发表评论。杜家滨本人也没有正式回复。
杜家滨对互联网的理解超过通信行业
"具有深厚的技术背景,秉承思科对互联网的先进理念,对中国互联网建设提出有益建议。"这是信产部下属的一家媒体,对时任思科中国总裁的杜家滨作为杰出通信人物时的评价。
作为网络设备巨头,思科更多的是电信运营商提供基础设备,为企业提供架构网络的通信的设备,但是杜家滨对互联网的理解似乎更深。
在互联网建设上,杜家滨被成为是"互联网工业界的重要意见领袖",而且与政府部门一直有着深厚的关系,杜家滨自称,"从1994年思科北京办事处正式成立以来,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思科在中国也走过了10个年头。10年来,思科系统公司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
在网易科技此前对思科的采访中,该公司非常强调"思科是一间运行在网络上的公司",从最传统的网络设备业务,到最新的网真技术。即使新设备和技术出来,思科自身都是第一个用户。
在中国,思科还投资了网络游戏公司盛大,此前的数据称,思科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盛大9.3%股份。这其中,少不了杜家滨的功劳。
去年5月份就已经离开了思科
最后一次见到杜家滨,是在2006年11月网易协办的一个活动上,杜家滨当时向网易科技表示,其实在5月份就已经离开了思科,之前他被从思科中国公司调往香港负责解决方案的业务。
彼时,杜家滨还向网易科技透露,离开思科之后,"我开始去协助一些投资公司发展,同时也开始做一些可以投资的新公司"。但是他并未透露其参与的投资机构,但是有业界人士透露,杜那段时间曾在一家从事安全芯片的研发的公司担任顾问。
接近杜的人透露,已经有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向杜家滨发出了邀请,但从2005年8月至今,他迟迟没有决定最终的去向。在很多跨国企业眼中,经过微软和思科历练的杜家滨,深谙中国本地市场、并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杜家滨显然可以有更大的价值和发挥空间。
Google敌人的敌人们就是盟友
如果说思科公司是一家硬件设备公司,那是在公司的第一个十年中。杜家滨认为,1984年成立的思科,从第十年开始,思科公司已经由硬件公司转变成软件公司。
杜家滨表示,思科已经把所有的网络操作系统和上面的应用,全部变成软件,这些才是思科最核心的根基。由于与微软技术上的重复性,杜家滨认为思科和微软,在未来的冲突将会越来越多。
其实微软和思科竞争从VOIP电话上就已经很明显,这两家公司都在努力把它们统一的客户吸引到台式电脑方面。思科的Unified Communicator(统一通讯器)和微软的MS Communicator(微软通讯器)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之前微软把台式电脑变成用户的工作中心,而现在思科却要把他们变成通信中心。思科和微软都有统一消息水平的即时消息/聊天和电话产品。通过收购,他们已经互相进入对手的领域,据称微软将从Exchange/邮件的堡垒向思科挑战。
作为竞争对手,思科似乎对微软企业级战略的理解,也正是Google需要的。与关注企业级的思科不同的是,Google正在个人用户层面对微软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也许正因为是敌人的敌人,思科和Google之间可以在一段内成为盟友。而思科也会因此支持杜家滨加入Google,毕竟与微软以及众多的通信领域跨国公司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业务竞争。对于杜家滨来说,加入Google也不会遭遇竞业禁止的麻烦。
相同的微软成名,同样的七年之痒
2005年,李开复作为中国业务的最高负责人加入Google。多年前,杜家滨也曾是微软中国机构最早的负责人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任总裁,杜家滨先生将微软(中国)公司的业务扩展到销售和市场、咨询、制造、研究与开发、支持和出版等领域,帮助微软与中国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在加入Google之前,李开复已经在微软工作了7年。李在1998年加入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出任首位院长。随后升任微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对抗Google的在线搜索技术。
与李开复的职业7年职业经历类似,杜家滨在思科也是服务了7年。他们在结束这个七年的工作之前,都认为原先这份工作可以伴他们到退休。
杜家滨与李开复的共同之处远不止于此。他们都出生于我国台湾省,他们都是在微软成名,并获得巨大的成就。并且,微软都不是他们服务的第一家著名IT公司,在加入微软之前,杜服务于惠普,而李服务于苹果。杜在惠普一干就是十年,而李在苹果也服务了六年,担任互动业务副总裁。
政府沟通能力杜家滨擅长Google急需
杜家滨和李开复,在公众中的形象都很好。在中国学生的眼中,李开复是良师益友,通过不断给学生写公开信的方式,强化自己的形象。在媒体面前,李开复也一直以谦卑礼让和平易近人著称。
与李开复的学者形象不同的是,杜家滨擅长的政府公关是Google最急需的。当初正是"大使级的外交公关能力",使杜家滨成为微软中国第一任总裁。
1995年,按照当时我国关于外资成立独资公司的相关政策,独资公司的产品必需以外销为导向,而微软在中国的产品却是以中国本地市场作为销售目标的。但微软方面迫切需要在国内成立独资公司,因为只有在成为独资公司以后,微软中国才可以在国内进行正式的运营。虽然与当时的政策不符,但是杜家滨在1995年却成功的将微软北京办事处,转变为微软中国公司。
在杜家滨的任期内,微软与中国政府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友善的时期,并不断获得总部投资额度的增长。即使后来到了思科,杜家滨这方面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经过一年多的招兵买马,Google中国的研发人才储备李开复已经准备得差不多。在媒体和意见领袖方面,谷歌也有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Google在政府工作方面,做得却不怎么样。ICP牌照危机一直未能远离Google,时至今日,Google仍然在与赶集网共用一个ICP牌照。网络服务方面,Google.com至今都不能符合政策,在与政府沟通方面表现也很差。而这些,恰恰是杜家滨擅长的。
走秀结束,Google要与百度拼刺刀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0年的搜索引擎运营商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0.31%,到2010年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总收入将达到45.21亿元。
来自市场调查公司艾瑞的报告,百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了69%,而谷歌则由前一年的 20%,跌到了不足15%。根据此前艾瑞预测,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运营商的收入将有19亿元的规模。以此数据来算,Google 2006年在中国的毛收入大概是2.85亿人民币,折合3500多万美金。而挖一个李开复Google就花了1000万美元,李也因此成为国内最昂贵的职业经理人。
"4个月后,Google任何本地化的破绽都将被弥补。"这是李开复2006年10份的公开表态十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虽然业界很多观察家都认为李开复在放大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显示了Google渴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的急躁心理。
杜家滨1998年加入思科之后,正赶上了第一拨中国互联网业起飞,在2001年思科中国的销售额达到历史顶峰――10亿美元,杜也由此稳居中国公司总裁位置。
但是李开复并不善于营销,而杜家滨的营销经验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做一些弥补,虽然杜在思科的后半段时间中国公司销售情况未能得到总部满意。
跨国互联网公司最不好干
无论是谷歌、eBay、亚马逊、雅虎,甚至是澳大利亚和日本互联网的公司,几乎所有世界上大的互联网公司都到中国来了。在外资进入的程度来讲,互联网是与国际接轨最彻底的行业。
"外国互联网公司无一例外的水土不服,"摩根士丹利全球副总裁季卫东向网易科技表示,eBay、亚马逊、卓越、Google都把行业领袖地位拱手让给了阿里巴巴、淘宝、当当、百度,雅虎甚至把中国的业务打包给了阿里巴巴。
季卫东分析水土服务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政府监管的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第二点是因为跨国企业在本地化内容和本地化对消费市场的了解上有待于提高。
互联网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服务和应用,尽管背后有技术、资本、管理的驱动。"服务和应用的本质,要求他一定必须是高度本土化的,"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胡延平表示,由此就可以得出互联网一定不能是一种外来的东西的移植,一定需要本地的人高度理解本地的市场做法的人来运作,而且必须给予对本地特别有感觉的高管人员的操作空间。
胡延平认为,跨国互联网公司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从企业的体制上看,外企在中国的分公司所拥有的权限很小;第二,创新的空间太小;第三,外企本身的傲慢文化的问题。虽然"世界是平的",但是互联网却不是平的,他的本土化要求更高。
在雅虎、eBay在多次更换中国区负责人之后仍未取得起色之后,选择了缴械投降。近日,Google中国区总裁之一的周韶宁、微软MSN中国区总经理罗川,微软Windows Live中国区总经理宫力也先后离职。
而双总裁制,虽然被跨国公司喜欢,它在中国没有成功的先例。英特尔中国双总经理赖一龙、简安琦先后双双离开。戴尔中国此前的双总裁符标榜和麦大伟,一个转投竞争对手神舟电脑,另一转投到联想门下。而Google本身的双总裁之一周韶宁,也仅服务了一年多。
……这些都是杜家滨需要面临的调整。
0 评论:
发表评论